灵魂的「疾病」丨关于“羞耻感”-两性科普社区-BDSM-瑰丽坊

灵魂的「疾病」丨关于“羞耻感”

  “羞耻是灵魂的疾病。它是自我体会到的、关于自我的一种最令人心碎的体验。羞耻是我们体内感受到的伤口,它把我们和自己分开,同时也把我们与他人分开。”

  绝大部分人在人际关系中感受到的不适都和羞耻感有关;它和愤怒、内疚有着密切的关系;破坏性的完美主义思维也与羞耻感的驱动有关。它渗透了我们,要理解我们自身的人格表现,我们必须认识——“羞耻感”。

什么是羞耻感?

  羞耻感是生动而痛楚的。它有时和被羞辱、被嘲笑、怯懦、尴尬、无法成功面对挑战的感受相关。

  它是一种直接针对自我的情感,它让我们贬低自我的价值。羞耻中的人认为自己“worthless”。很多时候它不需要以“我做了不好的行为”为前提。一个人可以在什么都没做的时候仅仅为自身的存在感到羞耻。

  在羞耻感中,一个人的自我意识是“分裂”的——想象当我们处在另一个人的眼光下——羞耻中的人的自我意识就会有这样的分裂,自己永远处在自己的眼光下。

  和很多种负面感受一样,一定程度内的羞耻感是常见的情绪,有它独特的功能性。羞耻感会切断一些正面情绪,例如兴奋、愉悦或者好奇。在它出现的一瞬间,它会切断由正面情绪带来的探索、投入的渴望,取而代之以警惕和抑制。

  想象小时候在班上蠢蠢欲动想要举手回答问题的你,在那个瞬间,一种情绪涌上来,让你死死按住了想要举起来的手,让你保持沉默。这种情绪就是羞耻感。

  “羞耻感是‘掌控’情绪。每当羞耻出现的时候,我们对其他情绪的表达就会受到抑制。”

  与绝大部分的情绪不同,羞耻感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它潜伏在我们体内。它也是最不容易被我们承认和释放的情感,是一种最隐秘的情感——悲伤时我们哭泣;愤怒时我们发火;感到羞耻时,我们却会尽量减少面部神情,不希望他人觉察。

  一定程度的羞耻感是正常的,但如果羞耻已经开始影响一个人关于自己是谁、自己价值多少的基本想法,它就是危险的——这也就是病理性的羞耻了。

  每一次被指责或者微小的失败发生时,这种病理性的羞耻感都会被反复体验到。病理性羞耻有时也在关系中长期潜存。

  怀有病理性羞耻的个体认为自己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经常性地感到自己是依赖的——而因为这种自己认知中的“不足”存在,个体隐秘地、持续地感到羞耻。这种羞耻有时是不能够转换为语言来表达的。

  羞耻感只有在人际互动的情境中才会被体会到。我们在社会互动中最首要的目标,就是受到尊重和避免尴尬。

  社会互动中,我们对“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的担忧会升高,从而更容易感受到羞耻感。人们尤其容易在亲密关系中体会到羞耻感。

羞耻感与内疚感的区别

  羞耻和内疚有一个非常相似的点——操控。

  刚刚上文提到了,羞耻感是‘掌控’情绪。每当羞耻出现的时候,我们对其他情绪的表达就会受到抑制。

  所以这也是广泛应用于BDSM项目中的原因之一,无论网调还是线下,基本上所有项目都脱离不开对于羞耻感的把握。

  让m/sub产生良性的羞耻感以覆盖其他的负面情绪,逐渐变得更加的积极向上,还是说在调教过后让m变得更加的消沉抑郁,产生更加严重的自卑和低自尊心理,这是衡量一个S/dom调教技术的重要指标,也是对S的人品的考量。

  下一篇会单独讲虐恋型羞耻,再来说回来——“内疚”。

  内疚来源于背离了某种原本被期待的行为。更简单的说,内疚是因为做了一些不好的行为。

  处于内疚的状态中,并不会像处在羞耻状态中那么糟糕。它们有几个主要的区别:

  ①内疚关于某种行为,羞耻关于整个自己。

  内疚和意识到自己做了一种错误的行为有关。羞耻则是介意自己在别人(或自己)眼里是什么样子。内疚者为行为内疚,羞耻者却为自己的存在羞耻。这两件事对一个人的伤害程度显然是有差距的。

  ②在内疚状态中的人,会比在羞耻状态中感到更多的力量。

  内疚者是他自己命运的制造者,而羞耻者却是环境的受害人。

  内疚来源于自己做出的行为,因此虽然体会着负面的情感,内疚者还是能感受到对自身的控制感。

  在造成内疚的情境中,内疚者自己是行为越轨者,TA害怕来自正义、道德的惩罚。

  而在造成羞耻的情境中,缺失的是对于“造成羞耻”的施害者的惩罚,羞耻者所害怕的“惩罚”是失去与那些重要的他人之间的链接(例如害怕被讨厌,而归根结底很多羞耻者在最初都是恐惧会失去父母的爱)。

  我们不难看到,这两种体验里,后者显然是更无力的。施害的角色总是比受害的角色更多感受到自己有力量。

  尽管在内疚中,一个人感受到自己对另一个人的责任,感受到自责、道德背负以及自我批评。

  但TA同时也会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伤害能力的人——自己伤害了另一个人。

  在这两个人的关系中,内疚者体会到自己是有力量的伤害者,对方才是虚弱、脆弱、受苦、受伤者。

  在羞耻中,自我既是主体也是客体,它虽然有时也是那些负面批判的发起人,但同时也是被批判的对象。

  羞耻者体会到“我不行”、“我没有能力/价值”。羞耻感让人虚弱。

  ③内疚指向表达,羞耻指向隐藏。

  内疚是指向他人的。一个内疚中的人,渴望得到他人的宽恕和原谅,有时还会做一些补偿性的举动(即便是对其他人)为了降低自己的内疚感。

  因此内疚更能激发一些行动,也更容易被表达以及被他人识别。

  羞耻是指向自身的。羞耻会让人更抑制(更少做出行动),它给人自卑感。

  它会剥夺一个人的力量感和自信心。人们想要隐藏羞耻感——“不要让任何人看见真实的我,那太羞耻了”。

羞耻相关的行为

  当一个人的自尊、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的时候,被称为“自恋受损”,此时就会产生自恋愤怒——人们使用“愤怒”来缓和痛苦的情绪。而羞耻感和自恋受损直接关联。

  当一个人的自尊受损时,TA更容易变现出强攻击性。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总是莫名其妙攻击别人的人,很有可能羞耻感是TA一大隐藏的主要情感。

  羞耻感是一种有很大情绪消耗的情感,因此,它的存在会降低我们控制冲动的能力(情绪管理能力有限)。

  当羞耻中的人感受到他人发出的语言或身体上的攻击信号时,他们更有可能冲动地做出反应。

  为了应对羞耻,个体把内部对于自我的苛责,外化到了外界和他人身上,然后对这个外界和他人感到愤怒、加以攻击。

  这种感觉,要比纯粹的羞耻感好忍受一些。

  不过,在羞耻和愤怒/攻击这一对关系中,自恋程度是一个有着很大影响力的变量。

  自恋的个体在羞耻感面前会格外脆弱,也更容易被激发愤怒的表现。

  愤怒过后,个体又会更加为这种愤怒的反应感到羞耻。

  这个现象叫做“羞耻-愤怒的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羞耻感强烈的个体,更容易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暴力。

  他们更有可能在亲密关系里羞辱对方,或者使用身体上的暴力。

  这种暴力对他们来说的首要功能,是通过损害另外一个人的自尊感,来获得自己自尊感的提升。

针对于女性的“羞耻”

  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羞耻感一定会随着我们身体发育的变化而产生,而大多数家长并没有去做良性的引导,这其实非常容易诱发其他心理问题。

  比如抑郁、焦虑、暴力。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引起自杀倾向。正视自己羞耻的事情,尝试着克服,或者寻求亲朋/心理医生的帮助,才能避免更糟糕的事情发生。

  性是人类的本能。青春期的时候,在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同时,也在经历性成熟的过程,不论男女,都不用对此感到羞耻,也不用感到自责。顺其自然就好。

  ①发育

  发育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事情,但那不是禁忌,是你的身体。永远记得性是人类的本能,性不是禁忌。如果有人窃窃私语,要羞耻的不该是你。

  “胸变大了,好丢人…”?“不敢抬头挺胸”“害怕买胸罩,好尴尬”“讨厌跑步!”“操,出汗了,内衣是不是透出来了?!”

  ②月经

  女性一生大概要来两千多天月经,平均花费4万元。对月经的遮掩和失语,要羞耻的不该是你。

  “帮我用黑色塑料袋包一下吧。”“我来那个了……”

  “痛……”“帮我挡着点儿,我要拿卫生巾。”“每次都痛经,真矫情。”

  ③处女膜

  处女膜又称阴道冠,导致它破裂的原因有很多,部分女性天生没有这层瓣膜。对于一部分人,生物学常识的缺乏,要羞耻的不该是你。

  “处女才是完整的,珍贵的。”“想去做修复手术。”“脏。”“我真的很在意她是不是处女。”

  ④性

  性行为和吃饭一样,是人类的生理本能,且人类性行为的对象和模式非常广泛。

  “一个女孩子,怎么能看那种东西!”“生活作风混乱。”“你怎么尺度这么大?”“荡妇……”“你居然是拉拉?你是不是有病。”“我怎么和别人不一样……”

  ⑤智商

  男女之间并没有智商差异,负面心理暗示,可以让你信心全无。

  历史上绞死过很多女巫,这是男人对女人大脑的恐惧。每一个女人都是诗人、是预言家。

  她们拥有着与男人大脑完全不同的逻辑。三段论是男性思维的特征,而不是女人的。

  今天学校里的教科书仍是男性意识规律的罗织物。

  因此证明女孩向高年级晋升时越来越笨了——是因为教材的男性逻辑特征越来越浓了。面对于此,要羞耻的不该是你。

  “女孩学不好理科。”“女生上了高中就不行了,后劲不足。”“男生贪玩,但是学得快啊。”“女孩别学计算机,不适合。”

  ⑥年龄

  中国女性平均寿命77.6岁,25岁之后,你还有人生三分之二的精彩。任何时候,做你想做的事情,要羞耻的不该是你。

  “女人过了25岁就算大龄了。”“女人老了不值钱。”“剩女。”“什么年龄就做什么年龄的事。”

  ⑦方向感

  实际交通事故中,男司机是女司机的4.8倍,而新闻报道中,女司机是男司机的3.8倍。面对这些刻板印象,要羞耻的不该是你。

  “路痴。”“女人天生方向感就差。”“女司机都是马路杀手。”“前面出事故了,果然又是女司机。”

  ⑧能力

  无酬劳动消耗了女性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是造成男女薪酬差距的重要原因。要兼顾家庭而无法专注事业,要羞耻的不该是你。

  “不好意思,我们只招男的。”“考虑要小孩么。”“你啊,就是不如阿豪有拼劲”

  ⑨身体塑造

  女性没有身体话语权,这是一种社会的规训。自己的身体自己说了算,要羞耻的不该是你。

  “胸要是再大点就好了”“你大腿好粗”“太中性了,没女人味”“瞧你这肚子,好女人不过百”“你都不打扮,哪个男人看得上你”

  羞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要处理自己身上的羞耻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当然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完全摒除羞耻感(这也不可能实现),目标是把羞耻感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和一定的频率之内,让它不成为我们自我价值感的底色。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一些人感受到自己一些行为思维表象背后隐秘存在的深层情感,并开始理解这种情感的尝试。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回复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