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词作为BDSM的基础
调教中「说不要就是不要」是基础的喊停方式,但许多时候承受方可能会因为当下的情境或强烈的刺激等等原因顺口说出「不要」。这个「不要」不见得是无法继续调教的意思,有时可能是比较玩闹性质的互动。对一些人来说喊不要也有强调情境的作用,甚至是一场调教的醍醐味。
但对施予方来说,这个「不要」跟已经到达极限无法继续调教的「不要」难以区分。如果施予方在每一次对方喊不要时都停下来确认意思,虽然留意了承受方的安全和意愿,但可能影响调教节奏,让双方享受调教的情绪被中断。因此,约定一个跟调教内容无关的词汇——安全词——让承受方在调教中可以尽情喊出「不要~」「不行!!」?等的词汇,直到真的无法下去再喊出安全词,这确实是一个解法。
安全词几乎是BDSM社群中人人皆知的事情,就像许多人提到BDSM就会想到「安全、理智、知情同意」(safe, sane and consensual,缩写为SSC)和「有风险共识的两愿实践」(Risk Aware Consensual Kink,缩写为RACK)。然而我也观察到有些人把安全词当作一个教条,认为调教必须要有安全词、没有约定安全词就是落伍的、不安全的。
然而,真的一定是这样吗?
我想请大家在进入下一个段落前先想一想:你觉得没有安全词的调教就是不安全的吗?你认为有多不安全?无论你是施予方还是承受方,如果不使用安全词你会如何沟通,好让你进行一场顺利且安全的调教?
不使用安全词的经验谈
其实我跟玩伴也没设定安全词,从我们建立BDSM关系到现在一次都没有。但这不代表我们无法进行调教或调教一定是危险的。
我们的调教中若有我忍受范围内的指令及刺激,我不会使用「我不要」、「请你住手」、「我不行了」等等词汇。直到我觉得无法承受而且无法进行下去的时候,才会说「我不行了??」这样做并不是跟玩伴约定好什么,单纯因为我是这样个性的人。
在我说出不行之前,玩伴时不时就会问我现在感觉如何?还撑得住吗?还可以吗?能够继续吗?等等问题,确认我的状态。
如果我说不行了,伴会跟我确认「你无法忍受的程度,用0到100来说有几分?」假如我说80分,她就知道我们还有20分的空间,因此可能会继续调教。但她会更频繁的问我「现在呢?有几分?」然后她会抓一个数字,例如95分之类的当作停损点,终止调教。
用0-100打分数是我们习惯的沟通的方式。起初我也不习惯,害怕分数高低会影响对方调教的意愿。但无论我回答几分,她除了我回答的分数之外也会帮忙注意我的状态。这等于设了两层安全网:一层是我的回答、一层是她的观察和判断。
几次调教下来,我逐渐能从她的互动上了解她是能信任的人,我可以安心回报自己的状态。
无论使用安全词还是其他沟通方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双方如何确认彼此状态、如何知道可以进行或不能进行下去。
确实,设定安全词是保险的做法之一。但没有安全词一定是不好的、落伍的、缺乏知识的吗?这我认为要看双方怎么沟通,才能判断。
所以,大家可以抛弃安全词?
我的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不知道其他人的状态和我们是不是接近,我不会特别鼓励或不鼓励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或许用0-100打分数这个做法我们用得很顺手,但很有可能这对别人来说不好用。
对没有安全词要如何把关调教安全有疑问的人,可以试试看多跟没有使用安全词的人交流。无论询问的对象是施予方还是承受方,搜集更多经验和建议,应该都有助于发展适合自己的沟通模式。
喊停的责任在哪边?
我想许多人在讨论是否一定要有安全词、怎样知道现在必须停止的背后,更核心的观念都是在探索「如何进行一场安全的调教?」
在这个观念下我跟玩伴讨论了一些东西,想在这边提出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类似的话:「施予方就是要负责承受方的安全。」这句话乍听之下好像没问题,但仔细想一想,如果承受方没有说出自己的状态、自己的感觉,只依赖施予方观察,对施予方来说是不是有点困难呢?套句我们常听到的话:「我又不会通灵!」
是的,施予方也不会通灵。
所以我们不应该把安全调教的责任全部推给施予方,要施予方一肩扛起;承受方也有义务告诉施予方自己现在是什么状态、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忍不住了、有没有哪里不舒服等等。透过承受方真诚的回馈才能协助施予方做出更适合的判断,拉近双方与理想中的实践的距离。相信调教安全的讨论越多,我们可以选择的沟通方式也越多。
请登录后查看回复内容